2021-1-14 資深UI設計者
魔幻的2020年已經過去了,我們終于迎來了新的一年。站在2021年的開頭,本文作者對2020年進行了總結,盤點了2020年的8個趨勢熱點、預測了2021年的3個洞察以及為什么新經濟公司要做長期主義者,希望讀后對你有所啟發。
充滿期待的2021年已拉開序幕,我決定為2020這一年中值得思考和回味的事情做個總結。橋水基金創始人瑞·達利歐說:如果你不覺得去年的你是個蠢貨的話,說明你進步慢了。
2020年的紅人新經濟領域,究竟經歷了哪些有價值的改變和進化?在我的記憶碎片中,瞬間涌現了下面8個趨勢熱點:
再將上述8個碎片關聯起來,清晰呈現了3個行業洞察:
收集碎片,遵循規律,知行合一,我們漸漸踩準了時代趨勢。沒有預約,時代的機遇也不用刻意安排。
約翰·列儂有一句話:“所有的事到最后都會是好事。如果還不是,那就是還沒到最后。”史蒂夫·喬布斯作為約翰·列儂的狂熱粉絲,在執掌蘋果公司的那些年里,將“長期主義”一以貫之。
什么叫長期主義?“長期主義”的英文叫Long-termism,在我的理解中,就是不賺“短期的錢”,不接受“無戰略的盈利”,產品被視作“價值觀和信仰的載體”。
8個趨勢熱點,3個行業洞察,和長期主義信仰,作為我這里復盤2020的基本脈絡。如果還沒有把復盤、反思當作習慣,也許你的工作還沒正式開始。行動時尊重未來的自己,復盤時尊重過去的自己。
有人用一句話回顧2020年:“我們無數次凝視深淵,也無數次被深淵凝視。”我們何曾想過,某些時間買個口罩那么難,回一趟家那么難,電影院開個門那么難,奧運會開個幕那么難……
哪怕挑戰多多,2020年的新經濟熱點和亮點仍是層出不窮。
2020年是一個重要時間窗口,95后、00后的年輕世代,即“后浪”們,正在形成新的流量中心。
你在抖音、B站、快手上看到的,盡是一些諸如“爺青回”、“有內味了”、“AWSL”、“真香”這類新詞,類似李子柒、朱一旦、華農兄弟這些網絡紅人,不斷創造很多新的、有趣的東西掀起了“后浪”們的熱情。
“后浪”們眼中的有趣,是隨心、隨喜的。
比如,華農兄弟在院子里宰殺動物,一只公雞無意中路過,進入了視頻畫面,觀眾們一看,像是來送終的,于是“送終雞”的彈幕流行起來(跟韓國演員宋仲基的名字發音一樣),成為華農兄弟走紅的一個標配。
農村生活的平淡無奇,可以在“后浪”粉絲的篩選、反饋之下,成為一個一個傳播力甚廣的紅人標簽。
任何可以調侃的素材,刺激笑點的瞬間,在“后浪”們眼里,都可以作為話題,作為一種小眾愛好,凝聚粉絲,積聚流量。他們時刻想知道,這世界上還有哪些未知的生活方式。
流量向哪里遷移,商業也隨之發生變革:流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,誕生了亞馬遜、淘寶和京東商城;流量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,由于移動端可以隨時在線、隨處定位,誕生了美團、餓了么和滴滴;流量從四面八方向紅人、意見領袖身上轉移,天下秀、B站、完美日記逐漸成為焦點。
2020年,很多一線紅人逐漸“明星化”,部分一線紅人“帶貨”流量遠超過一線明星,有淘寶主播、有脫口秀紅人主播活躍于熱播綜藝,受關注度都不輸影視明星。
很多影視明星在疫情之前就遭遇“失業潮”了,他們不斷尋求新的出路,比如主動進入直播電商領域,商業效果反而不敵那些一線紅人,于是出現了“明星失業、紅人補位”的聲音。
影視明星是否真的被草根紅人打敗?這不是重點。明星主動進入電商直播間給消費品牌“帶貨”,已經不是新聞了。
明星帶貨和紅人帶貨的消費邏輯大不相同:紅人帶貨就是物美價廉,高性價比,鄰家女孩真誠推薦;明星帶貨則撬動了粉絲們的“養成心態”,粉絲要支持偶像(愛豆)成長。
直播帶貨的最大商業阻力,大概就是“人紅貨不紅”了。很多影視明星的粉絲量特別大,也積極嘗試直播帶貨,但翻車的情況不少。影視明星往往太過表現自己,搶走了觀眾本該對產品(品牌)的注意力。
這就像演員和推銷員的區別,一個推銷員可以成為很棒的演員,可是演員不一定能成為很棒的推銷員。因為推銷員要同時做到讓人鼓掌叫好,讓人愿意掏錢買單。演員就不擅長做后一點,這就是隔行如隔山。
重點是讓產品成為關注焦點,而不是賣東西的人本身成為關注焦點。很多重要的內容細節,建議參考我之前的文章《為什么你的直播帶貨賠錢了》。
在2020年天貓“雙11”成交過億的品牌里,有16個是入駐天貓不到3年,其中大部分是新國貨品牌;同時,諸如大白兔奶糖、回力運動鞋、謝馥春、百雀羚、馬應龍這等祖母級品牌,也正在經歷一輪復蘇。
按照《彭博商業周刊》的觀點這背后的最大推手就是95后、00后新世代消費者,因為從2019年開始,95后和00后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群體,這個趨勢會一直持續到2030年。
95后、00后是中國“正常”一代的開始,他們沒有物質匱乏的記憶,也不缺機遇,所以,不用顧慮這顧慮那,而折疊自己、迎合別人,屈就周圍環境。他們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做好自己。
95后、00后是“去中心化”的一代,他們眼中已經沒有大眾品牌、國民偶像了,他們接受信息的來源主要是社交網絡、紅人社群,他們買東西、看東西,幾乎都會給自己打標簽,將自己與蕓蕓眾生區別開。
“后浪”們對品牌認同度普遍降低,不是品牌變得不重要了,而是品牌觸達“后浪”消費者的路徑不同以往了。
現今,在年輕消費者的購物“決策鏈”中,從興趣激發(即“種草”),到研究比價,到下單購買,最后到分享裂變,處于中心位置的,是社交APP和社交紅人。絕大多數的“后浪”消費者在進入銷售渠道前已經做好了購買決定,在美妝和3C數碼品類,這種趨勢尤其明顯。
過去,品牌公司那種廣告轟炸+明星代言的常規做法,依然可以奏效,但是效費比已經大大不如從前了。
在這個變化中,娛樂圈也大受沖擊,已經不可能再打造類似“四大天王(劉德華、張學友、郭富城、黎明)”那樣的全民偶像。相反,紅人主播、紅人博主、紅人UP主們更加契合“后浪”們的胃口。
“宅經濟”是2020年一個熱詞,新聞媒體談了很多。“后浪”們的孤樂主義持續升級,宅起來,線上解決一切問題。
“后浪”們普遍有一種“孤樂主義”心態,與其在人群中委曲求全,寧愿選擇自己宅起來。阿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,95后、00后人群當中,一個人看電影的比例高達54%,一個人叫外賣比例達到了33%……
所以,阿里電商系統開始推一人食、一人租、一人旅行、一人火鍋以及迷你小家電、自助唱吧等等。這是一種“單人的樂活模式”,更是一種新的商業布局。
這個商業生態包括遠程辦公(阿里釘釘、騰訊文檔、華為云WeLink)、網購電商(京東、淘寶天貓、拼多多)、社交社區(微信、陌陌、西五街、小紅書),資訊服務(頭條、百度、騰訊新聞)、外賣生活(美團、餓了么、58同城)、娛樂視頻(抖音、快手、優酷)、網絡游戲(騰訊游戲、網易游戲)、在線教育(學而思、新東方、簡書)、金融理財(螞蟻金服、東方財富)等等……
這個商業生態更是包括眾多頭部、腰部和精致的納米紅人,以及背后的7億粉絲群體,構成了線上最具人氣的商業流量中心。當城市越來越大、新經濟生態越來越成熟、人際交往越來越虛擬的時候,“孤獨的城市動物”正在催化各種商業創新。
2020年,紅人導購已經成為零售行業的重要武器。紅人導購最關注的,是社區團購,就是圍繞一個線下社區,以近距離社交為起點,來發起團購。
每一個導購員就是一個帶貨紅人,早上在社群里推“超劃算的爆款產品”用于鞏固鐵粉,晚上發布打折信息,定時發問候紅包(現金+菜品折扣)用于培養用戶習慣。
一位叫香帥的金融課紅人教師,講過一位“皮皮媽媽”,特別能干,她與附近幾個小區的團長合作,沒有依靠任何平臺,利用微信群建立了近千人規模的“團購合作社”——他們幾個團長,本身有超市采購、機場免稅店、糧油食品企業的工作背景,有很多供應鏈資源,可以與廠商直接對接。
他們每周組織團購5次左右,商品品類覆蓋蔬菜、水果、肉蛋奶,甚至是羽絨服、化妝品、品包包。
傳統零售的接觸用戶過程,是漏斗型的一級一級篩選用戶,先要廣泛搜羅用戶,然后從眾多用戶里進行精準定位,找到并影響目標用戶,從目標用戶里篩選潛在用戶,再找到普通用戶,最終獲得忠誠用戶。
社群零售的接觸用戶過程,是寶塔型的一級一級影響用戶,要先去找到忠誠用戶,通過忠誠用戶去找到并影響普通用戶,通過普通用戶再去影響潛在用戶,最終向廣泛的目標用戶擴大影響。
傳統零售是“越篩選越小眾”,社群賣場是“越影響越大眾”。
過去,很多創業者總是講“工匠精神”,要精工細料、要死磕細節。但這是要成本的,產品貴到了一定程度,你的市場很難走出北上廣深,商業的可復制性也沒有了。比如,30元一杯的星巴克是無法下沉到小縣城、小鄉鎮的。
如果你有打江山的那個霹靂手段,將效率做到感人,將價格壓到骨頭,從一線都市到六線縣城鄉鎮,你都有辦法搞定,讓現存的、潛在的對手都怕你,那就算你厲害。
看看中國地圖,查查政府官方網站,可以清楚看到未來消費市場新的增長引擎,主要來自于國內2856個“縣”、41658個“鄉鎮”、662238個“村”,他們沒有高房價或高租金的困擾,可支配收入并不低。
甚至有人直言,藏在縣城的萬億生意,尚未被充分發掘。現在的下沉市場越來越好,一個賣大雞排的本土品牌,門店數量已經超過麥當勞,一個做刨冰起家的本土品牌,門店數量也超過了星巴克。
我看,突破下沉市場的核心方法論就一句話—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拉客賣貨。這個巨人就是當今中國強大的數字商圈生態。
有人認為,騰訊、阿里巴巴、天下秀、滴滴、美團都在做一件事,就是“線上商圈基礎設施建設”,它們在各自的領域里“鋪路”和“修橋”,而且這個“線上商圈”是沒有城鄉界限的。
現今1美金的平均快遞成本就可以通運全國,品牌也可隨時隨地觸達8億網購用戶。超過100萬的紅人,透過IMS天下秀平臺直線對接萬千消費品牌,紅人逐漸成為一種主流的且大受歡迎的新興職業。
現今,想要開創一個新消費品牌,包括產品的研發設計、制造、物流、營銷等環節,都會出現專業化的服務商。你只需要專注洞察、連接及服務好用戶,將用戶或者消費者變成粉絲,集中精力做品牌就好了。
哪怕你身處遙遠的深山、疆域的邊緣、城市的角落,只要你懂需求、會表達、能溝通,就可以打造個人IP,直連消費品牌,除了紅人主播可以帶貨,可能一篇好文章、一張好圖片甚至一曲好音樂,都可以賦能品牌,都可以帶貨。
很多農村小哥、小鎮青年、偏遠地區的民宿業者,靠短視頻帶貨賺錢,或是打農家樂廣告招徠游客,已經非常普遍了。
2020年9月,《人物》雜志刊登了一篇熱文《外賣騎手,困在系統里》,近幾年來外賣平臺通過算法系統壓縮送餐時間,建立了一套“超時罰款”規則,使得騎手的工作難度越來越大,甚至越來越危險。送餐小哥活在了算法里,壓力很大,網絡紅人可能也不輕松,紅人要怎么當,算法來告訴你。
2020年,幾乎所有互聯網平臺都拋棄了按照純時間線排布內容的算法,改用打亂時間線的智能算法推薦(最保守的微信公眾號也邁出了這一步)。
比如:B站首頁默認就是推薦模塊,哪怕用戶訂閱列表里的所有紅人全停止更新了,也不影響消費者(粉絲)獲取源源不斷的感興趣內容。
比如:抖音的分發機制也變得更加務實,紅人創作的內容投喂給算法,算法再分發給用戶,用戶不會在乎哪個紅人創作的,用戶只在乎自己的口味。
創業者們一定要知道,內容消費,就是當我們刷抖音、微博、微信看到內容的時候,這些消費是目前為止互聯網里面最大的消費,而這些內容的源頭是紅人博主、主播、UP主。最終靠什么發掘其中的商業價值?
答案是:算法。
Google的商業算法,很好理解,就是用戶在搜索引擎里搜過內衣,好的,網頁打開之時,就會看到很多內衣的消費選擇。
Facebook的商業算法,就是另外一種套路,用戶可能曾在社交平臺上對一個汽車產品點贊,但他的個人頁面上,可能會出現完全沒什么關系的度假村內容,因為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,知道你是誰,就必然需要什么。
紅人新經濟時代的算法策略,將紅人和場景當作“廣告位+新貨架”。你看到的那些紅人,本質上是一個個算法。 你透過直播互動的數據沉淀,清楚知道用戶(消費者)的生活方式,在一種生活方式的背景下,用戶想要什么,就很清楚了。
紅人為什么會變成算法?
在一個時間段內,哪一個產品最好賣?哪一個定價最好賣?哪一些臺詞最好賣?哪一些包裝最好賣?同時,如何應對直播用戶的問答?怎樣的問題需要怎樣的臺詞、演示細節進行匹配?如何持續改良行為模式,提高直播效率?……
這些都是靠背后動態沉淀的大量數據,進行矯正、優化的。如何駕馭這些數據,靠的就是一套好的算法。“一線紅人們”的一言一行、一個眼神,都是基于直播間人氣、銷售轉化等等數據指標,進行算法矯正的。所以,“一線紅人們”就是一個一個人格化的算法。
Google、Facebook以及紅人新經濟時代的商業算法,決定了用戶最終會看到什么內容。
Google的推薦系統,基于用戶搜索行為,包括搜索的歷史記錄等等;Facebook獲取的,是用戶的社交信息,像是居住地、性別、職業,還有用戶在平臺上的點贊、留言;紅人直播模式獲取的,是基于紅人、粉絲互動呈現的生活方式數據。
需要更多深度觀察,請參閱我之前的文章《算法時代,偉大的公司如何癡迷于客戶》。
2020年的消費市場,典型特征就是“看人下單”,每一個內容賬號的背后,每一個紅人主播、博主、UP主的背后,都是一個細分消費市場。
“后浪”消費群體主要透過社交分享,實現了基于人與人之間信任關系的購買。淘寶的直播帶貨,快手的達人賣土特產,小紅書的大V種草,西五街的新品測評,以及拼多多的熟人推薦,都是看人下單(而非看品牌下單)的邏輯。
CEO們(甚至很多政府官員)紛紛走上一線,親自進直播間賣貨,不一定是要拿到多少銷售額,更重要是,贏得需求洞察上的話語權、產業鏈上的主導權、公司命運的主宰權。
需求洞察方面,近年快速崛起的喜茶、完美日記,幾乎都是CEO直接主管內容團隊,每天都在網上跟消費者接觸,沉淀了更多源于用戶的意見,這就有了在需求洞察上的話語權。
尤其是那些年輕創業者,因為預算有限,會選擇低成本、紅人化的品牌推廣,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紅人(意見領袖),把流量導向產品銷售,經過多次轉發、傳播,這些紅人CEO不僅給企業省下巨大的廣告開支,也讓年輕消費者覺著他們和自己貼得更近了。
這個商業效果,是不能用帶貨金額來計算的。產業鏈話語權方面,很多紅人主播直接繞過了品牌,讓廠家直接供貨,李子柒、薇婭是這樣。也有一些紅人主播甚至直接繞過廠家,自己做供應鏈。
多年以前,比爾·蓋茨曾經表示:“要么電子商務,要么無商可務。”可是,現在已經不是B2C了,而是直接繞過商家,從供應商那里買東西,甚至自己做供應鏈。紅人直播帶貨給電商運營效率,帶來了革命性的升級。
組織動員方面,CEO親自直播賣貨,也是要贏得公司命運的主宰權。這給人一個清楚信號,“老板都直播帶貨了,這么拼,你為何不積極跟上?”這不僅是一種廣告效果,更是一種“全員營銷”的動員能量。
總體看來,CEO主動直播帶貨,主動參與內容創作、與粉絲(消費者)對話,這種迅速收集消費需求、匯攏資金、按需生產、分發商品的模式,效率遠高于傳統電商。
可以預期,未來紅人直播帶貨將會成為新消費品牌的新常態,而CEO直播帶貨也將成為給公司“立人設”的一種靈活方式。需要更多內容細節,請參閱我之前的文章《董明珠直播帶貨20萬,其實是賺到了“2個億”》。
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紐斯林·福爾哈德說過:“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收集到足夠數量的碎片,并努力積累到這些碎片之間的關聯性。”
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直言:“經驗是華為最大的浪費。”不要輕易放過一段經歷和經驗,如果能夠從每一段經歷和經驗中沉淀一點未來可能用得上的思考,積累下來就是大智慧。
2020年的趨勢熱點當中,可以呈現三大洞察:
去年疫情期間,物流受阻,電商平臺的效率發揮不出來,“社區團購(紅人導購)”進來補位;孩子上學的節奏受影響,紅人教師(和助理們)可以P2P(一對一)進行輔導;公司難以集體辦公了,小團隊一個個可以自行組織工作任務,即“去中心的自組織”……
紅人新經濟領域的“去中心化”,十幾年來是一以貫之的。
十幾年前的紅人,主要是傳統媒體(營造出格事件)催化走紅的;后來,有了博客、視頻網站,你要走紅還得靠平臺的編輯優先推薦;有了社交媒體,諸如Papi醬、雪梨等人,靠生活調性走紅;現今,大量紅人主播承接了短視頻和直播興起的勢能,比如李子柒、手工耿、李雪琴,主要靠優質內容走紅。
紅人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呈現方式,除了紅人、意見領袖之外,某個物品、某個品牌、某個地方、某樣美食、某一首歌,甚至某個虛擬形象都可以成為紅人主體,進而與粉絲建立起穩定關系,促進了消費變現。
什么叫“去中心化”?
我舉兩個例子:過去,村里就你家有一部固定電話,好的,你家很快成了村里與外界聯系的中心節點;現在,人人有一部智能手機,人人都成了信息節點,那個連接效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。那么,最有價值的就是那個掌握大家聯系方式的人。
你上視頻網站下載電影,你要下載的那個電影,并不是存在視頻網站的服務器(中心平臺)上,而是存在無數人的電腦上。
視頻網站只是維護了一張列表,上面記錄著:誰的電腦上有哪部電影,當你的電腦要下載一部電影時,會自動查一下這張列表。那么,最有價值的就是那個掌握大家資源列表的人。
去年,我們公司被“百萬紅人”送上A股主板市場。天下秀不是中心化的商業強權,而是掌握了紅人資源列表,進行“去中心化的商業賦能”。
據克勞銳《2020年中國紅人發展年報》顯示:綜合了微博、微信、抖音、快手、小紅書、B站、淘寶直播數據發現,2020年粉絲量大于1萬的紅人數量已經達到了900萬+,而這些紅人日均產出內容數量達到了3750萬+。
為什么品牌需要我們?
因為品牌需要在正確的時間、正確的場景,連接正確的紅人,以正確的傳播方式(文字、圖片、視頻)出場。
為什么紅人需要我們?
因為紅人也需要在正確的時間、正確的場景,連接正確的品牌,釋放商業價值。這么多的“正確”搭配在一起,就需要有大數據和算法進行精準匹配,而我們就提供了這樣一種能力。
過去的品牌公司會有一個基本考量:營銷推廣、品牌運營是兩個維度的,(營銷)追求銷售效果or(品牌)追求企業調性?預算該怎么投,怎么平衡這個比例?長期以來,是非常傷腦筋的。
2020年則是實現品效合一的關鍵一年,其中的重要變量就是紅人。紅人就是把“粉絲”還原成“消費者”的那個物種,品牌則千方百計找到最合適的紅人幫忙。
為什么紅人商業(紅人廣告+直播電商)可以促使品效合一的加速到來?背后有兩個核心邏輯:
1)效果革命
紅人增進了交易效率的空前提高,過去,從產品到消費者,要經過多層渠道商、經銷商,到零售店,最后被消費者看見,決定會不會買,這是一個很長的決策鏈條。
過去的交易方式,付款需要輸入密碼,網銀需要用 U 盾來支付,現在這些步驟都省略了,刷個臉就行了,甚至可以免密支付。
現在,從產品到消費者,只需要一個直播間,只經過一層物流。除了消費鏈條大幅縮短,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連通效率大大提高了。
如今所有的直播帶貨,從帶寬、運算、支付、成交,到最后的朋友圈發文炫耀,一個人從決策到購買的鏈路縮短到3分鐘之內——這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完全沒有過的。
2)品牌革命
紅人作為現今最重要的內容生產者,是廣告位+新貨架的完美合體。本質上,一切的表達都是文案,一切的產出都是創意,一切的產品和品牌都是內容,一切的內容都是廣告。
近幾年來,消費品牌紛紛借助紅人流量,給自身品牌進行“人格化”賦能,要使消費者不僅僅將品牌當作一個僵化的標簽,而是一個可交流、有溫度的人格IP。
商業的本質就是消費者的注意力在哪里,產品就在哪里。聰明的品牌越來越清楚,能支持自己走得更遠的其實是粉絲,而不是哪個標簽或者LOGO。
2020年,是紅人職業化、職業紅人化的重要一年。
無論你是什么學歷、什么出身、什么背景、你喜歡什么、擅長什么,你都可以把自己擺在網絡平臺上,被所有人看見。比如有很多五星級酒店大廚,因為有一門烹飪的手藝,通過短視頻教會更多人做家常菜。
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師,把黑板搬到了網上,做更廣泛的知識普及;還有醫生、化妝師、心理學家、裝修工人等等,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專業經驗,獲得很多人的喜愛。
紅人的“準入門檻”確實不高,只要你有手機,注冊一個賬號,就可以開始發視頻,開直播。但還有一個事實是,步入社會之后,我們說一個行業,一份工作的“門檻”高低,不僅體現在“準入門檻”,更在于職業化。
什么是職業化?不是在工作技能上有多高超,而是你學會把自己的生活人格和職業人格分開。在合適的地方,合適的時候,扮演合適的角色。
任何人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到,都可能成為焦點。但是,能不能長久在里面待下去,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,背后仍需要有專業化的技術(數據、算法)引導。前面講過,算法可以教你怎么做好紅人?
算法之外,更重要是你要用自己的本心與這個世界碰撞。
你隨意的一個感受瞬間,分享一首曲子,或者發一條微博、朋友圈、小紅書、抖音,都在向身邊的人傳達著你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可能被人忽略,可能被人厭煩,也許,也許,你也會被人喜歡,被人關注,被人模仿。只要你是認真的,世界上總有一直喜歡你的人。
那些一直喜歡你的人,就是你的價值觀同盟,你也可以成為他們的品味代言人,這也是紅人的核心本質。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紅人,無疑你也可以,流量和效果不用花錢買,你的口碑和影響力會自然擴散,成為你的私域流量。
給自己的觀點找到知音,讓自己的(內容)產品遇見懂你的人,這是“紅人”職業化+“職業”紅人化的內在本質。
所有的美好都是與你環環相扣的,只是需要時間。
復盤2020,進擊2021,但是我們不會忘記,把時間和信念投入到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上,我們始終是長期主義者。
我的理解當中,長期主義不是一個策略選擇,不是你想要什么,不是你賭現在收獲or未來收獲,而是一種繞不過去的必然堅持。
我說唯有長期主義者,才能踩準風口,可能有點反直覺。
你看2020年的直播電商引爆行情,從紅人到明星、企業家、店主店員,無人不直播,無商家不轉型邁入直播電商,大家都要搶這個風口,但真正賺錢的是極少數人。
你以為紅人主播、直播電商是“風口上的豬”,但被風吹起來的,一定是長期主義者。這個領域人家已經深耕十幾年了,以前默默無聞,現在終于成功了,你說風口來了,可是,風口就是人家做出來的。
紅人,是消費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最連接者。
但是要實現這個連接,并不容易。你要匹配紅人與品牌,就要有最完整的紅人資源清單;你要精準找到人、貨、場的優化組合,就要對紅人價值合理評估;你還要有專業的紅人孵化機制,以及針對不同需求建立傳播矩陣、策略組合,這都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。
我們去年獲得了不錯的發展成就,你覺得這是站在了風口上,但是背后十幾年的長期準備,很少有人看見。
很多看起來像是風口的東西快速到來,那些沒有準備的人,或者沒有考慮好的人,或者盲目去應戰的人,他一定會嘗到非常多的失敗。因為任何行業機會都是螺旋進化的,一邊發展,一邊洗牌。
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專注做一件大事,而這件大事一定是一直默默取得進展,這個過程是反人性、磨心智的。
“股神”巴菲特總是把自己的投資策略(長期投資、價值投資)開誠布公,貝索斯有一次忍不住問:“你的策略這么簡單,為什么大家不照抄你呢?”
巴菲特的回答耐人尋味:“因為沒有人愿意慢慢變富。”人性啊,顯然更喜歡見效快的努力。
長期主義者多年專注一個細分領域,不敢越雷池一步。
日本人建筑做得好,日本水泥有100多種。法國人面包做得好,法國面粉有100多種。你離開專業,就所知有限了,不能總聽人講故事,那些講故事的人大多是業余的,他們的故事也只是科普水平。
有人問我,我公司為何不簽約、捧紅一些自己的紅人?我說:“我公司沒有紅人,也不去簽約和捧紅某一個紅人。但我有紅人大數據平臺,做了亞洲范圍內的自媒體排行榜,甚至教紅人怎么成長。
這是我們作為大數據公司、平臺公司所應該做的事情”,長期專注,其實是最磨練心智的。
堅守是最不容易的,做好一個企業需要10-20年時間。如果你想做到,可能需要30-40年時間。一個堪稱偉大的企業,必須要有50年以上的歷練。
在我關注的領域里,基本十年能有一個結果都算比較快了。
最后,我想再重復一遍:“很多關鍵時刻,會有一些運氣,比如當下的直播電商熱潮,但都不會影響大局。你要保持長期的集中心力建立護城河,也就是那些改不了、奪不走、丟不掉的東西。
真正的長期主義者,不管潮起潮落,人來人往,這些長期不變的東西,就是你公司的基本盤。”
藍藍設計( m.91whvog3.cn )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,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、BS界面設計 、 cs界面設計 、 ipad界面設計 、 包裝設計 、 圖標定制 、 用戶體驗 、交互設計、 網站建設 、平面設計服務